首页>心得体会合同>新教材使用心得体会(汇编3篇)

新教材使用心得体会(汇编3篇)

时间:2022-12-06 19:00:21 心得体会合同 我要投稿

有些东西,我们受了启发之后,可以把它记下来,写成心得体会 ,这样就能让人有前进的动力。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新教材使用心得体会,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新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第1篇

近日,通过观摩学习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22年版)解读培训系列活动,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设计与方法有了深刻的驳辨和新的调整。

王湛部长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在我们常规的语文课堂里,为了省时省力和赶课程进度,教师更多用的是单一的目标导向或问题导向,教学设计以活动完成为目的,或者达到简单的课程内容目标。当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小组合作等教学设计确实实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原学习主体地位,但对于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以及拓展语言运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课堂也是培根铸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载体,但一个老师的设计力量是有限的。那么在今后的教研活动、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否可以探索更加合理地合作分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也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和人格的塑造,和对其思辨能力、文化意识、分析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已是当前的研究潮流和推行重点,我们如何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着力精选和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育人价值,真正的将其融合进课堂教学中,而不是为了应对教学要求而生硬地“搬”进课程尾声,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思考和创新。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符合认知逻辑,满足学习需求,也是我们要持之努力的重点和方向。

另外,在倡导多元教学评价这方面,也是我要为之改进的一部分。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老师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一二年级不能有笔试。那么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和评价方式就要有对应的调整了。没有了单元考试、期中期末考试,我们要如何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呢?其实我们一直都被引导,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关注结果但更关注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新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第2篇

4月21日,重磅消息来袭,新课标正式发布,这也是双减后的第一个课标,意义重大,能够帮助我们指明方向。因此,新课标发布后,我们都在认真地研读着,探索着。

5月6日下午,我认真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的线上讲座,不禁陷入了沉思,思索着新课标的“变”与“不变”,以及今后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从吴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了,新课标主要涉及了五个重大变化。

首先,强调文化自信,学好语文是一个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学科第一次和国家的战略挂钩。课时量上,语文占到了20—22%,如此大的课时比重,相信语文的题目广度会越来越大。

其次,传统文化分量继续加大,小学原来学129首古诗文,现在增加到了160首,懒得背诵的孩子要吃大亏。

再来,语文的考试也有重要变化,除了考基础、阅读、作文之外,还会考整本书阅读,主要考察孩子的提取信息能力,评价人物能力,品味语言能力。

第四,本次还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原来高中的概念,现在下移到小学初中,原来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学、现在要一组一组的学。尤其是里面涉及到的实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跨学科学习能力,对学生要求非常高!

最后一点,靠刷题想考好语文的时代彻底过去了,以前语文考试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题刷多了,语文成绩差不了,这次明确规定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以后教学和考试会高度统一,命题也会更加科学精细,考察的方式会更加灵活,考察的内容会非常主观,甚至还会和互联网相结合,孩子想考高分确实就更难了。

那么,要想知道怎么学,我们需要逆向思考一下,在新课标下,学生将面临的语文检测会有哪些趋势呢?

在新课标下,语文知识的检测会有四个大趋势。

第一,生活化。接下来语文所考核的题目,都会设置生活的情境,让你在生活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的知识进行解答。

第二,能力化。以前我们正常学语文,就觉得语文就是多读书,多背书,感觉背得越多,积累得越多,语文就越好,但那样学到的知识都是死知识,跟你的能力没有任何关系。在未来的语文检测中,它检测的将会是你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第三,跨学科。在语文学科的检测中,它所跨的学科主要结合的是什么呢?比如,结合地理知识。例如语文阅读理解,考一篇说明文,南水北调工程,它会在这篇文章里给你一幅地图,让你在这幅地图里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起点和终点,这些属于常识。再比如,结合数学知识。语文检测中会出现一些图表题,例如图表题考的是现代中学生上网的数据,然后问你通过数据得到了什么结论?这里就可能涉及到一些加减法,由加减法得出变化,再由变化得出趋势,这就是跨学科。

第四,五大核心。首先是成长,学生时代是成长的时代,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就是在不断地成长,所以成长是语文考核的第一核心。其次是生活,因为我们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你必须对你所处的环境有所了解。接着是家国情怀,目前来说,应该是整个语文考核的重中之重,国家需要的是怎样的人才呢?国家需要的是将来能为这个国家做贡献的,能够热爱这个国家的人才。如果心中一点家国情怀都没有的孩子,可能有些语文题目,你根本看不懂。最后是文化,在新课标里提出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革命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其实文化的自信,它包含在家国情怀之中,当你热爱我们的国家,你就自然而然会热爱我们的文化!

新课程标准像石,敲出星星之火;新课程标准像灯,照亮夜行的路;新课程标准像路,能引我们走到黎明。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行,我们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新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第3篇

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对《义教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让我想起了11年前对2011年版的解读的学习,似曾相识,有颇具新意,深有感触。其中对“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印象深刻。

课标明确了核心素养内涵为2022年版课程标准新增内容,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1.文化自信。2.语言运用。3.思维能力。4.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掌握语文能力的门径之一,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在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一、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要开拓学生的思路,就必须重视诱发因素的选择和运用。我们知道,不诱不发,诱导得好,就会思绪绵绵,言辞滔滔。诱因范围广泛,一书一画等等,都可以用之诱发引导,打开思路。情景教学是集成“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情景教学,在情景中展开联想的彩翼。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实物、音乐、图画、表演、生活,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景中,激情引趣,启发想象,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二、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

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正好这个学期听了几堂公开课,我得到一点感触,老师要上好一堂课除了熟悉教材、抓住重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课堂问题的设计也是能体现出这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新教材使用心得体会(汇编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