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书合同>因数和倍数教案(热门17篇)

因数和倍数教案(热门17篇)

时间:2023-06-21 21:00:04 其他文书合同 我要投稿

优秀教师要有优秀的教案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教案的编制有助于教师合理地选用和使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因数和倍数教案,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1篇

设计说明

1.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

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当今社会,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

2.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2、5、3倍数的特征。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相关知识,把这部分内容梳理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习题卡

教学过程

回顾整理,建构知识网络

1.同学们回忆一下,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最基本的概念有什么?

2.小组合作,整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班内交流。

3.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因数与倍数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试着举例说明。(板书重点知识)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梳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118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1)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可以看出56,204,630,22,78这五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2的倍数。

(2)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可以看出195,630,65这三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5的倍数。

(3)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可以看出87,195,204,630,57,78这六个数符合条件,它们是3的倍数。

(4)根据质数的特征:“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可以看出79,31,83这三个数是质数。

(5)根据合数的特征:“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可以看出除了79,31,83这三个质数,其他的数都是合数。

(6)根据奇数的特征:79,87,195,31,57,65,83这七个数是奇数。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2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因数和倍数》第1节例1(教材第13页)及练习二的第2题,第四题的前部分。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因数和倍数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另外,通过引导学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个数的因数,一方面给学生渗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做准备。

教学目标:

1、应用尝试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并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2、逐步培养学生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

教学难点:

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运用尝试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例1,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方法,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方法、经验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老师很想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可以吗?

生:(预设)可以!

师: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说一说下面各组数的相互关系。

21和7 2×7=14 30÷6=5

2、判断。

(1)12是倍数,2是因数。 ( )

(2)1是14的因数,14是1的倍数。 ( )

(3)因为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数,3是6和0.5的倍数。( )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激励,同时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过程一:尝试训练。

(一)出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请大家帮助解决,行吗?

生:行!(预设)

尝试题:14的因数有哪几个?

(二)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根据实际适时辅导学困生。

(三)信息反馈。

板书:

1×14

14 2×7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过程二:自学课本(P13例1)。

(一)学生自学例1。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数?

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找出18的因数的?他们找完了吗?如果没有,请帮助他们完成。

3、你还有别的找法吗?请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18所有的因数。

(二)信息反馈

1、反馈自学要求情况;

板书:

1×18

18 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还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2、知识对比,探索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根据求14和18的因数时获得的体验,再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出示问题:

思考一:你用什么方法找出?

(2)学生思考,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交流思考结果。

(4)师生互动。总结方法、点出课题。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过程三:尝试练习

(一)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1、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36的因数有哪些?

2、结合14、18、30、36的因数个数,请你谈谈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提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的因数是( )。〗

(二)信息反馈:师生互动总结特点。

板书: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2题和第4题前半部分。

四、课堂延伸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谁?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吗?你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特点吗?

生:……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14

14 2×7 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1×18

18 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还可以表示为:

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3篇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18页。

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利用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我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学习重点:

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和偶数的含义。

学习难点:

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

学前准备:

收集电影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检查独学部分第1、2题完成情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一)2、5的倍数的特征

1.小组合作。

仔细回顾独学题2,再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收获。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3.小组合作交流,验证规律。

讨论:是不是所有2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2、4、6、8?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都是5或0呢?

我们的想法:

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4.试试身手。

(1)独立完成第18页“做一做”。

(2)集体交流。我又发现了 :

(二)奇数和偶数

1.自主阅读教材。根据自学内容,我知道:

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可把自然数分为 和 两类。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

2.组内交流,并讨论:0是不是2的倍数?为什么?

3.汇报总结。

4.我能说出身边的奇数和偶数。

5.做一做(第17页)。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4篇

课前思考:

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因数和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学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学生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那么学生获得的概念必然是生动的、有意义的。

2.解决问题变关注结果为对话生成。要找出一个数的几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这里有一个方法问题。是把方法简单地告诉学生,迫切地寻求结果,还是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很多成功的教学表明,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对话场,在生生、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中,能让师生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学宗旨变关注知识为启迪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学生的智慧成长而教,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倾心追求。怎样通过对因数和倍数内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数学思考的方法,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放潜能,开启心智?这是我设计因数和倍数这堂课的宗旨所在。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建构,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3.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练习纸、学号卡等。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进行思考。

教学流程:

一、意义建构

1.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能不能举一道简单的乘法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摆法表示出来?(请一位学生回答)

2.猜猜他可能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现相应的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3.还可以怎样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再请一位学生回答)

4.他又可能是怎样摆的?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另外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5.还可以怎样摆?

(请学生回答)

6.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最后两种摆法,随后隐去第二种)

此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摆法。在三种摆法右侧分别出现三道乘法算式。

7.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43=12为例,43=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她的因数。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8.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9.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理念: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方法渗透

1.根据44=16、40016=25这两个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指名回答)

2.当两个因数相同时,通常只需要说出或写出一个,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我们能不能说16是因数,或者说16是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

3.因数和倍数它们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相互依存)

4.下面我们一块来找一找100的因数有哪些?同学们可以同座两人合作,也可以独立思考。

(教师巡视。并选择一份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5.对照你们自己找出的100的所有因数,你想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进行引导、评价)

6.对于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你们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或提问的?

7.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8.回顾刚才的过程,你觉得要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有什么诀窍?

(通过对话、讨论,让学生体会思考的合理性、有序性)

9.当然,如果要找出一个很大数目的所有因数,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比较麻烦,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来研究。

[设计理念:如何找出100的所有因数,教学中,教师没有急切地认定结果,也没有简单地把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或同座两人合作,或独立思考。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与对话,师生之间彼此分享经验、沟通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三、巩固深化

(课件显示:下面哪些数一定是□□的因数。

1、2、3、4、5、6、7、8、9、10)

1.方框后面藏着个两位数,看谁能很快说出下面10个数中,哪些是它的因数?

(单击一下,出示21)

2.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3.要使这个数一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

4.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

5.最后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

[设计理念:设计这一组变式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渗透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综合性、连贯性。]

四、360度的优点

1.我们已经知道了一直角等于90度,一圆周角等于360度。可是你们知道吗?从前,法国人曾将一直角定为100度,这样一圆周角就是400度。但是后来却没有能行得通。这是什么道理呢?一圆周角等于360度又有什么优点呢?

2.我们先来找一找360和400的因数各有多少个?

(分别出示360和400的所有因数。)

3.原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360的因数比400的因数多,多9个。一圆周角定为360度,当我们需要计算一圆周角的几分之一时,可以在23种情况下得到整度数。

课件显示:

2等分:360/2=180;3等分:360/3=120;

4等分:360/4=90;5等分:360/5=72;

90等分:360/90=4;120等分:360/120=3;

180等分:360/180=2;360等分:360/360=1)

而如果把一圆周角定为400度,那么只有在14种等分情况下才能得到整度数。相比之下,当然360度要方便多了。

[设计理念:为什么法国人将一圆周角定分400度没能行得通?一圆周角定为360度有什么优点?学生通过猜想、比较,了解到这些竟然与因数的多少有关,从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有趣、神奇。数学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陌生、晦涩的,而是生动有趣的,她就在你我的身边。]

五、游戏中的发现

1.请学生拿出学号卡,在纸上写下你的学号数的所有因数。

2.在这些数中,因数的个数最少的是几?(对1)虽然1是因数个数最少的一个数,但它却又是最受欢迎的一个数,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3.除了1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数比较特别的?

(找2或5号同学。)

4.你这个数特别在哪儿?像这样的数还有哪些?请把学号卡举起来。

(课件显示:只有两个因数的有:2、3、5、7、11)

5.除了这些数外,其余的数各有多少个因数?(对4)你有?(对6)你呢?

6.这些数,它们的因数个数多少不一,各不相同。同学们猜一猜在它们中间因数个数最多的是那一个?你觉得?理由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个数尽快地找出来?

7.如果让同学们将这51个数按照它们因数个数的不同,来分一分类,你们准备怎样分?其实不光这51个数,把所有的自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不同来分类,都可以分成这样的三类。

8.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

9.组织学生分批退场。

(1)请学号数不少于三个因数的同学先退场;

(2)请学号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退场;

(3)请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同学跟我一起离场。

[设计理念:通过寻找自己学号数的所有因数,既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又让学生感知到自然数的因数个数各有不同,为后面学习质数与合数埋下伏笔;组织学生分批退场,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正所谓课已毕,趣犹在。]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5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

1、会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整除。

2、会判断奇数、偶数。

3、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走进课堂

1、前面我们学习了自然数、整数、因数,后来又学习了倍数,我们都说自己学的很棒,今天我就考考大家

出示:1~100的自然数。

2、导入:

这是1~100的自然数。

你能很快找出2的所有倍数吗,并用蓝笔圈出来。试一试!

3、同桌结组,比试结果。

二、探究新知

1、2的倍数的特征。

你们圈出的这些数和2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它们都是2的倍数

这些数是分别用2X12X22X32X42X5……得来的

请大家观察这些数,你发现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这些数个位上是0、2、4、6、8中的一个。

这个规律正确吗?请同学们任写一些大一点的数验证一下。(学生写数验证,小组内讨论)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看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数是不是0、2、4、6、8就可以了。

三、练习出示课本第20页第一题

自学奇数、偶数

1、关于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还有很多知识,你想知道吗?请你打开课本第17页自学。

你们从书上还知道了些什么?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因为0也是2的倍数,所以也是偶数)

双数指的就是偶数,那么单数指什么呢?

学生说:奇数

2、巩固练习出示课本第17页做一做

学生口答

根据上面的学习,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数学知识呢?

自然数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因为0、2、4、6、8都是偶数,所以也可以说“个位上是偶数的数都是偶数”。

3、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过奇数和偶数?

我的身高148厘米,148就是一个偶数

2008是个偶数

同学们真有心,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奇数、偶数对事物进行分类。

看来奇数、偶数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少方便呢。

2、5的倍数的特征。

自主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

在课本上有100以内数的表格,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出5的倍数,看看有什么规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想办法验证你所发现的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判断: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6030)

60、75、106,30,521

①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有什么特征?

②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③引导总结:个位上为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巩固发展:

(1)套圈游戏:把下面的数填在圈里。

18242530353640424546506580100

①2的倍数:

②5的倍数:

③同时是2和5的倍数:

(2)判断。

①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②能被2除尽的数都是偶数。()

③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7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2.交流整理。

围绕讨论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结合交流板书主要内容。

(1)提问:能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可以用例子说明。(结合交流板书一两个乘法或除法算式)

引导: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你能根据这里的算式说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

你能找出6的因数吗?(板书因数)6的倍数呢?(板书倍数)

能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吗?

说明: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从小到大一对一对地找,到中间两个因数之间没有因数为止;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依次乘1、2、3……这样的方法找,注意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写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用省略号。

(2)提问: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可以分成哪几类?

你能举出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的一些例子吗?(学生举出各类数的例子)

说明: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是2的倍数的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是奇数;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1和质数、合数三类,只有两个因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6有哪些质因数?怎样把6分解质因数?(板书式子,并说明其中的质因数)

(3)提问: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说明: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叫最大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叫最小公倍数。

(4)引导:请同学们现在观察我们整理的这一单元学过的内容,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桌互相说说知识是怎样发展的。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交流:哪位同学能看黑板上整理的内容,说说我们怎样逐步认识这些知识的,知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三、练习与应用

1.做“练习与应用”第1题。

指名学生交流,说说每组里因数和倍数关系。

提问:3和7有没有因数和倍数关系?为什么没有?

2.做“练习与应用”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写出前四个数的所有因数,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你是怎样找它们的因数的?(检查板演题)

(2)口答后三个数的因数。

引导:能说出后面每个数的全部因数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提问: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说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3.分别说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581217

分别指名学生说出各数的倍数,教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要写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说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做“练习与应用”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填数。

交流:题里各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填数时怎样想的?

提问:哪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和3的倍数?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2)这里哪些数是偶数?奇数呢?

你是怎样判断偶数和奇数的?

5.做“练习与应用”第4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出两张卡片,按各题的要求分别组成两位数,把能组成的数记录下来。

交流:同时是5和3的倍数的数有哪些?(板书:30)如果是三位数呢?

(板书:180810)

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偶数是多少?(板书:80)最小的奇数呢?(板书:13)

6.做“练习与应用”第5题。

让学生把质数圈出来,在合数下面画线。

交流: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板书成两类)质数和合数是按什么分的?

说明:质数只有2个因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7.做“练习与应用’’第6题。

让学生选出质数和偶数。

交流、呈现结果。

提问:观察表里选出的质数和偶数,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请举出一个具体例子。

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指出:如果要说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只要举一个反例。比如,要判断质数都是奇数的说法是错的,只要举出质数2是偶数这个例子。这里质数2是偶数就是一个反例。要判断合数都是偶数是错的,也只要举一个反例,比如合数9就是奇数。

8.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奇数都是质数,偶数都是合数。

(4)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5)一个数本身既是它的因数,又是它的倍数。

9.做“练习与应用”第7题。

(1)让学生填空,指名板演。交流并确认结果。

提问:这里填写的质数都叫积的什么数?为什么称它是积的质因数?

说明:这里把合数写成这种质数相乘的形式,叫什么?

(2)把30、42分别分解质因数。

学生完成,交流板书,检查订正。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主要复习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8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因数和倍数》第1节例1(教材第13页)及练习二的第2题,第四题的'前部分。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因数和倍数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另外,通过引导学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个数的因数,一方面给学生渗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做准备。

教学目标:

1、应用尝试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并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2、逐步培养学生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

教学难点:

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运用尝试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例1,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方法,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方法、经验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老师很想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可以吗?

生:(预设)可以!

师: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说一说下面各组数的相互关系。

21和7 2×7=14 30÷6=5

2、判断。

(1)12是倍数,2是因数。 ( )

(2)1是14的因数,14是1的倍数。 ( )

(3)因为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数,3是6和0.5的倍数。( )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激励,同时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过程一:尝试训练。

(一)出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请大家帮助解决,行吗?

生:行!(预设)

尝试题:14的因数有哪几个?

(二)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根据实际适时辅导学困生。

(三)信息反馈。

板书:

1×14

14 2×7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过程二:自学课本(P13例1)。

(一)学生自学例1。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数?

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找出18的因数的?他们找完了吗?如果没有,请帮助他们完成。

3、你还有别的找法吗?请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18所有的因数。

(二)信息反馈

1、反馈自学要求情况;

板书:

1×18

18 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还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2、知识对比,探索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根据求14和18的因数时获得的体验,再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出示问题:

思考一:你用什么方法找出?

(2)学生思考,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交流思考结果。

(4)师生互动。总结方法、点出课题。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过程三:尝试练习

(一)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1、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36的因数有哪些?

2、结合14、18、30、36的因数个数,请你谈谈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提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的因数是( )。〗

(二)信息反馈:师生互动总结特点。

板书: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2题和第4题前半部分。

四、课堂延伸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谁?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吗?你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特点吗?

生:……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14

14 2×7 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1×18

18 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还可以表示为:

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9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3) 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10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学过的数

2、明确学习主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12和P13例1

(1)2x6=1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两个不是零的自然数之间是因数(倍数)的关系?

(3)怎样找出18的全部因数?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表示出18的因数?

要求:

1、独立学习

2、时间6分钟

3、全班交流

问题一:初建模型

在图式结合中构建因数、倍数的概念,并从中感受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有着互逆关系的一组概念。

问题二:深化模型

明确因数与倍数的外延,进一步认识、内化因数、倍数的内涵,从中提炼出因数、倍数模型的本质意义。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问题三:应用模型

①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表示方法。

②找30、36的因数。

3、议一议

(1)今天学习的因数与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一样吗?倍数与倍一样吗?

(2)通过找一个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三、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四、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x6=12

2和6是12的因数。

12是2和6的倍数。

3x4=12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11篇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试一试: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2: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先研究“偶数+偶数”的规律,在经历“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后,再引导学生用这样的研究方式探索“奇数+奇数”“奇数+偶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应用结论判断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减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例子: 结论:

12 + 34 = 48 偶数+偶数=偶数

11 + 37 =48 奇数+奇数=偶数

12 + 11 =23 奇数+偶数=奇数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12篇

一、教学内容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编排特点

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三方面的调整:

A、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C、公因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四、具体编排

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过去:用÷=表示能被整除,÷=表示能被整除。

现在:用=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用2×6=12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用3×4=12进一步巩固上述概念。

(3)让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自主发现12的其他因数。

(4)可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5)说明本单元的研究范围。

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不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都必须是整数。

(2)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注意区分乘法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4)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

例1(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但应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2)用集合圈表示因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作铺垫。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1)因数是其自身,最小因数是1、

(2)因数个数有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1)求法:用该数乘任一非0自然数所得的积都是该数的倍数。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倍数作铺垫。

做一做

与例1结合起来,提供了2、3、5的倍数,为后面探讨2、3、5倍数的特征作准备。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1)最小倍数是其自身,没有的倍数。

(2)因数个数无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2、2、5、3的倍数的特征

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在个位数上就体现出来了,而3的倍数涉及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较为复杂,因此后安排3的倍数的特征。本部分内容对于熟练掌握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数的特征

(1)从生活情境“双号”引入。

(2)观察2的倍数的个位数,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

(3)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4)可让学生随意找一些数进行验证,但不要求严格的证明。

5的倍数的特征

(1)编排方式与2的倍数的特征类似。

(2)可进一步总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即10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1)强调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

(2)可任意选择一个数,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对结论进一步验证。

(3)也可对任一3的倍数的各位数调换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根据20以内各数的因数个数把数分成三类:质数、合数。

(2)可任出一个数,让学生根据概念判断其为质数还是合数。

例1(找100以内的质数)

(1)方法多样。可以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用筛法。

(2)把握教学要求: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13篇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1页第8题、第22页。

学习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我能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2.我能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难点:

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独学部分的完成情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21页第8题。

(1)3个3的倍数的偶数________________

(2)3个5的倍数的奇数________________

讨论:你能说出3个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偶数或奇数吗?

2.自主完成第22页第10题,然后与同伴交流。

3.小组合作,完成第11题,然后组内代表汇报。

4.小组交流“生活中的数学”。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14篇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15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因数和倍数》第1节例1(教材第13页)及练习二的第2题,第四题的前部分。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因数和倍数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另外,通过引导学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个数的因数,一方面给学生渗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做准备。

教学目标:

1、应用尝试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并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2、逐步培养学生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

教学难点:

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运用尝试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例1,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方法,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方法、经验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老师很想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可以吗?

生:(预设)可以!

师: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说一说下面各组数的相互关系。

21和7 2×7=14 30÷6=5

2、判断。

(1)12是倍数,2是因数。 ( )

(2)1是14的因数,14是1的倍数。 ( )

(3)因为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数,3是6和0.5的倍数。( )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激励,同时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过程一:尝试训练。

(一)出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请大家帮助解决,行吗?

生:行!(预设)

尝试题:14的因数有哪几个?

(二)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根据实际适时辅导学困生。

(三)信息反馈。

板书:

1×14

14 2×7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过程二:自学课本(P13例1)。

(一)学生自学例1。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数?

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找出18的因数的?他们找完了吗?如果没有,请帮助他们完成。

3、你还有别的找法吗?请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18所有的因数。

(二)信息反馈

1、反馈自学要求情况;

板书:

1×18

18 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还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2、知识对比,探索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根据求14和18的因数时获得的体验,再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出示问题:

思考一:你用什么方法找出?

(2)学生思考,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交流思考结果。

(4)师生互动。总结方法、点出课题。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过程三:尝试练习

(一)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1、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36的因数有哪些?

2、结合14、18、30、36的因数个数,请你谈谈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提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的因数是( )。〗

(二)信息反馈:师生互动总结特点。

板书: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2题和第4题前半部分。

四、课堂延伸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谁?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吗?你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特点吗?

生:……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14

14 2×7 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1×18

18 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还可以表示为: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16篇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

1、2、3、6、9、18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2、4、6、8…… 3、6、9…… 5、10、15……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17篇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因数和倍数教案(热门1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