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书合同>八年级地理教案(实用22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实用22篇)

时间:2022-12-16 21:50:40 其他文书合同 我要投稿

教育应该让人快乐,让所有的教育都充满快乐。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地理教案,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掌握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4、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分布。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综合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东西差异;

(2)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为界)

新授: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什么是工业

读图4.17 从采矿—炼钢—机械制造图片分析什么是工业?(工业是从自然界获得原料、对原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从事这三阶段中任一过程都为工业)

学生完成课本102页活动1、2;(让学生理解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工业的重要性

读图4.18 工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来分组讨论工业与农业、国防、科学研究、生活的关系

读图4.19分析工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地位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1、让学生分析讨论影响工业发展的条件

活动(畅所欲言):你长大后想投资办厂,工厂选址考虑因素

2、读图4.21 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1)让学生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

(3)讨论分析小结我国工业分布大势,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空间:东部,密集;中部,较多;西部,较少,稀疏)

3、阅读4.22,说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布的情况。

(1)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比较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工业总产值的差异

(3)小组讨论人均工业总产值高的地区,工业总产值并不一定高的原因。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5页图4.24“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举例”,帮助学生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并认识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5页图4.2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增长”,帮助学生认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10多年来的蓬勃发展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图4.25“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相关课文分析讨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阅读材料“中关村”分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优势。(举例)

沿海地区:

沿边地区:

内地:

(5)引导学生阅读107页活动提供的材料,开阔视野,也可让学生查找资料,让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有更深的认识,体会高新技术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三、课堂小结

四、反馈练习:连线

沪宁杭地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二、工业空间分布

1、影响工业分布的条件

2、我国主要工业中心

3、四大沿海工业基地

4、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教学反思】

反馈练习

1、读上图,回答问题。

(1)A工业基地位于省,该工业基地以(重或轻)工业为主。

(2)B工业基地所跨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3)C工业基地的主要城市有...等。

(4)D工业基地位于省,该工业基地中的经济特区是。

(5)A、B、C、D四大工业基地的共同特点是(选择填空)

① 都是重工业基地

② 都是轻工业基地

③ 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 都是分布在我国的沿海地区

(6)A、C工业基地都有钢铁工业,试分析两地发展条件的不同: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

4.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3篇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图片及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咱们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已经很了解了,那么南方地区在这些方面跟咱们雷同吗?有谁去过南方地区,跟大家谈一谈你的所见所闻。

学生自由发言。

一、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播放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录像资料。

教师:从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那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以及中国地形图,找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板书:1、从地形上

教师:从地形图上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具体来说,两个区域在地形上有何差异呢?各有一些什么地形区?

学生: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区: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比较复杂,主要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板书:2、从气候上

教师:从气候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强调:哈尔滨和北京代表北方地区,武汉和广州代表南方地区。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教师: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而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较多,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

板书:3、从河流流量上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中的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教师:长江和黄河的河流流量有何差异?为什么?

学生讨论。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4篇

第五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

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4、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5、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6、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7、初步分析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同时,增加课堂趣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学生看图回答

叙述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提问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学生回答

叙述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

[新课教学]

提问样开始认识一个大洲?

情景提示如,你第一次要去某个同学家,你要先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小结认识一个大洲,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然后再了解这个地区有“什么”,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再分析“为什么”这个大洲有这些“什么”?

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归纳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小结亚洲位置可以有两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亚洲的跨过的纬度、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第二种是相邻位置,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右舍”。这两种方法也可用来描述其他的地区!拓展请同学们阅读,请你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转承同学们的迁移能力很强!同学们也注意到,大洲的范围很大,又包括很多国家,大洲内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通常把大洲分几个较小的区。比如亚洲,通常分为六个区。

【活动】

“眼明手快”:读图亚洲地理分区,举手抢答。1、这个国家属于亚洲的哪一个区?2、这个国家与中国接壤吗?

我们基本上认识了亚洲的位置与范围,就像看到一个人的轮廓,接着,就要走近,看看这个人的相貌,也就是了解亚洲有“什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你能从歌声中了解到亚洲的“什么”?

活动放音乐《亚洲雄风》学生回答

讲述歌声中歌颂了亚洲的山峰,亚洲的河流,亚洲的人等等。板书二、地形与河流

提问能看着《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山脉和河流吗?

提问注意观察一下,河流的源头一般在哪里?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往低处流,河流流过的地形都有什么?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江,其他的河流呢?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现在,你来归纳一下,亚洲的地形分布特征是什么?也就是,在亚洲的范围内,哪一部分地势高,哪一部分地势低?河流的分布特征呢?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亚洲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屋脊”,四周是比较低矮的高原和低平的平原,整体上是“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

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请同学们阅读7页图D六大洲海拔比较。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中国2005年测量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世界最低的死海也在亚洲。请同学们阅读,看看死海有什么特色!

亚洲范围广大,南北跨纬度90多度,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东西距离也是七大洲中最长的;地形复杂,有世界最高的山峰,也有世界最低的陆地。那么亚洲的气候呢?生活在亚洲的居民,他们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一样吗?

展示图片: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疆的绿洲

为什么这三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什么因素影响了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学生讨论回答

请同学们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数一数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几种?对比背投上,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数一数世界的气候类型有几种?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学生读图回答

为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如此复杂多样?学生讨论回答

亚洲大陆的东部、东南部、南部,又哪些气候类型?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读图回答

为什么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季风显著?主要成因是什么?

【展示】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

小结亚洲东部是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雨;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降水较少。比如,热带季风的印度孟买的降水季节变化。

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

如果某一年,夏季风很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那季风气候区会怎样?如果夏季风很弱,带来的降水很少,那又会怎样?学生讨论回答

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亚洲沿海以季风气候为主,那亚洲的内陆呢?学生读图回答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分析非洲气候的特点。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一个学生代表一种气候,提问最喜欢哪一种气候?为什么?提示: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读图说出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

?读图指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名称、位置,知道其中哪些国家属于亚洲。?读图比较各洲人口数大小和人口增长快慢。能力目标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世界和亚洲的净增人口数。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沉重压力,搜集材料,归纳整理,撰写以此为主题的小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对人口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

亚洲人口的数量和增长;亚洲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大洲分布图》让学生比较各大洲的大小,说出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

教师承转: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相比又是怎样的状况呢?指导学生读图,问: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们亚洲,不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而且也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新课讲授

指导学生读图,教师提示从三个方面分析:

①人口过亿的国家中,按人口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哪些。②各大洲有哪些国家人口超过一亿。

③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哪几个,各属于哪一分区。

学生可能分析不全或不知道各国的大体方位,教师要做出必要的提示。出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 在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了哪几个分区?谁能概括各分区的区域特征?(从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等角度引导。)

[展示图片] 西北地区景观图。

[提问] 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

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展示地图] 西北地区图。

[提问] 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归纳]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 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 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读图指导] 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提问] 除海陆位置外,还有什么能影响到水汽深入西北内陆呢?(地形)本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读图]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说明本地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讲述] 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部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塔里森盆地中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码干沙漠,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地形主要是以高原、山地为主。

[提问] 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找找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盆地,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板图] 新疆“三山夹两盆”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画)。

[指图讲解] 新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结构特点,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

[出示投影片] 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 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 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图讲述] 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

[读图] 在“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上找出塔里木河。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讲述] 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与南方地区的“水乡泽国”形成鲜明对照。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水量也小。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提问] 有人说,在西北地区水贵于金子,你同意吗?为什么?

[讲述] 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是多么稀少,所以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农业来说,水源就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提问] 请问西北地区主要适宜发展什么农业呢?(畜牧业)

[板书]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提问] 假如你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位农场主,要建个畜牧业基地,你觉得建在哪里比较合适呢?能在图上画出来吗?

还有什么地方可建畜牧业基地呢?

[展示投影] 由山麓到山顶植被有什么变化?如何利用这里的草场资源呢?山上是冬季牧场还是夏季牧场?为什么?

这就是新疆天山山地牧场,因水热条件引起牧场分布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

[提问] 除了发展畜牧业,在西北地区还可适当发展什么农业?(种植业)

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在西北,大气降水的可性不大,那么水从何而来呢?请你帮助找水,并设想一下种植农业区可能分布在哪儿?为什么?

[学生] 略

[讲述] 对,大家的眼光不错,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这里因为有了水,而发展成为物产富饶的绿地,因而被誉为“塞外江南”。

[提问] 还有哪儿可发展农业?怎样解决水的问题?

[讲述] 夏季,因为夏季时气温高,冰雪融化。

[提问] 那么,怎样利用地下水呢?

[展示投影] 介绍坎儿井原理。

[讲述] 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处好方式。

[小结] 在西北地区发展农业,必须要有水灌溉,那么这种农业,我们叫做“灌溉农业”。

[承转] 西北地区流行一句话:麻雀、孔雀东南飞,这话什么意思呢?

[讲述] 要想发展西北就必须有世界眼光,而世界发展的出路无非是工业化问题,怎样才能迈上工业化的道路呢?让我们找找西北地区发展的优势。

[展示]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分布图,请完成课本P.17活动1.

[提问] 西北地区要发展经济,靠的是什么?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西北的交通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利用本区资源和特有的地理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相关工业,交通运输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展示图片] 有关西北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动物遭杀的图片。

[承转] 但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所以,在资源开发中必须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 生态环境的保护。

[小知识] 了解历史古城——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并且完成书本JP.17活动2。

[板书] 生态环境脆弱。

板书设计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的地形特点,能够在图上找出山东主要的地形区。

2、了解山东矿产的分布,知道自己家乡主要的矿产资源。

3、知道山东的气候类型,了解山东主要的气息灾害。

4、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说说环境污染和治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的地形区和主要矿产自已。

2、教学难点:山东发展工业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结合体会发言,教师补充加深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泰山图片。今天我们了解山东的主要地形和矿产,探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展示山地地形图

学生活动:

(1)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区的颜色判断山东地势特征。

(2)分组讨论,确定山东主要的地形区。

讲述:山东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其中丘陵是著名的山东丘陵,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中部是泰山为主的鲁中南山地丘陵,四周是鲁西北平原等四大平原。

板书:

一、地形与矿产

1、地形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和丘陵为主。

展示山地矿产和工业分布图

分析讲解:指点图上各种矿产,山东矿产资源丰富,黄金,石油等丰富,其中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在烟台的招远,石油站第二位,是胜利油田。还有很多其他矿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燃料。主要的工业城市有青岛,烟台,济南和淄博等。

学生活动:

(1)阅读97页图表,了解山东主要的矿产种类。

(2)讨论山东矿产分布和工业发展的关系。

总结板书:

2、矿产:黄金(第一位),石油(第二位)

展示山地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回忆山东的纬度位置,分析山东气候的特点。

(2)找出山东主要的气象灾害,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他们的危害。

讲述: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灾害是旱涝和干热风等,对于农业有较大的影响。

板书:

二、气候与气象灾害

1、气候类型:暖温带季风气候

2、气象灾害:旱涝,干热风,寒潮,冰雹。

学生活动:阅读99页材料,谈谈自己对于气象灾害的认识。

分组讨论:阅读99页图表,说说自己家乡的环境污染情况,讨论治理措施。

总结: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山东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城市噪声等,还有水土流失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我们要治疗环境污染,改善耕种习惯。

板书设计

一、地形与矿产

1、地形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和丘陵为主。

2、矿产:黄金(第一位),石油(第二位)

二、气候与气象灾害

1、气候类型:暖温带季风气候

2、气象灾害:旱涝,干热风,寒潮,冰雹。

三、环境问题及防治

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难点

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南方地区。

[新课讲授]

[提问] 同学们,我们就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印象中,南方地区是怎样的呢?与北方地区对比,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个在概的整个认知。)

[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地形图。

[学生活动] 读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

(通过学生的读图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图中找到的这些地理事物可以说明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 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1.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学生活动] 完成书本P.7活动2,观察图5.9中东南丘陵的土壤与北方地区土壤的不同,认识红壤的特征。

[介绍] 红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黄土地和黑土,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形成的一种颜色较红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耕作时,要适当增施有机肥。

[提问] 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有什么优越性?

[学生回答] 气候一月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之上,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学生活动] 结合书本P.8图,说一说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4)影响: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面积、人口GDP占全国的比例图,并提问这图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学生活动] 找出南方主要的城市和我国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所在的省份,并总结它们的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之处?(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南方地区的发展。)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

[教师] 为了促进南方地区更进一步地发展,带动内陆更多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南方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合作,那就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

[学生活动] 阅读“知识之窗”,了解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范围,了解不同省区各自的优势,并且完成书本P.10活动3。

[总结] 略

板书设计

一、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4.影响: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二、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8篇

教学要求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4.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结构分析

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国的农业生产等知识。

1.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课时。

【引入新课】

1.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中国总论的基础上讲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这一点,尽量采用简明生动的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知识的构建。

2.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直观地感到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在教学中要突出区域特色。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1.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资料。提出问题:从图片或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2.这部分教材中的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观图,包括图5.9中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5.10的“东北林海雪原”、图5.11的“海南岛热带风光”。另一类是地理图表,包括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长江和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这部分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3.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再将这样的特点与武汉和广州的气候进行对比,认识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时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点和植被的特点打下基础。填活动1表格。

4.由降水的特点引导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引申到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会出现洪涝灾害,明确灾害的形成原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5.由气候的特点引导到对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不同区域的植被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植被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关系。首先分析“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区别,然后继续分析区域内部植被的区别,又突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差异明显的特征。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6.总结归纳,继续完成活动2的讨论,归纳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一步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所以,活动1的表格中可以多设计几行让学生填写。

【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2.阅读比较图5.12和图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并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对比体现出来。这实际上是八年级上册有关我国农业部分的知识的再现,学生通过回忆上学期所学知识,再通过两张素描图的比较体现出来。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

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3.组织学生探究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景观差异的原因,完成活动1:

主要形成原因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气候

作物熟制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地形

传统民居气候

其他不同

4.通过区域比较研究归纳区域特征。教材中只是分别通过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说明两个区域的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归纳每个区域的特征,对于理解区域内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完成活动1之后,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生动的人地关系的教育。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9篇

《日本》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

4.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丘陵B.平原C.盆地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B.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10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2.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并能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及相关资源分析、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

【重点与难点】

1.我国气温的特点,温度带的地区分布。2..读图、识图技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视频:冬季的广州和哈尔滨

同一个季节,为什么广州和哈尔滨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异?导入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16℃-(-28℃)=44℃)特点:南北温差大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2)思维拓展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探寻原因

成因①:纬度位置的影响

中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近50度,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昼长越短。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昼长比南方短,太阳照射时间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热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风的影响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使北方降温幅度大。距离和地形对冬季风的消弱与阻挡,冬季风对南方影响小。这些加剧了南北温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28℃-16℃=12℃)全国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20℃)特点:普遍高温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2)思维拓展: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昼长比南方长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热与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国哪里气温偏低?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气温偏低)

(5)拓展延伸:我国南北温差顺口溜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秦岭淮河线,零度等温划;最寒在1月,高温在7月。

(6)了解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3.温度带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2)读图,了解5个温度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位置。(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4)对号入座: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漠河、塔里木盆地它们分别位于哪个温度带?(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寒温带、暖温带)

(5)体会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水果

拓展延伸:中国各个温度带的主要植被2.房屋

3.农作物及其熟制

总结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气温分布特点,那么你知道我国降水的情况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课时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1)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从整体看,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不均匀)(2)观察分析

图中的等降水量线有几个数值?(如图)

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变化的方向有何规律?(如图)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线过的地方(4)了解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2.降水时间分布特点:

(1)读“中国南北四个城市的季节差异”图,回答问题标出四城市降水较多的月份(如图)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在图中从南向北圈出这四个城市(如图)

总结: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早;长;晚;短;晚;早)

得出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分配不均(2)

读“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回答问题

该图反映的是北京降水的季节还是年际上的变化?(年际)总结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年际变化大

这种现象会带来什么影响?(影响生产和生活)3总结: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空间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上:季节分配不均(南方雨季长,开始早,结束晚;北方雨季短,开始晚,结束早。);年际变化大

4.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气候的干湿状况

(2)读图,有哪些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3)读图,分析:连线湿润地区------800mm以上半湿润地区------400mm~800mm半干旱地区------200mm~400mm干旱地区------200mm以下

(4)体会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建筑;2.植被;3.农业类型)

(5)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⑤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⑥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总结过渡:了解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现在,让我们共同学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三课时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复杂多样:

(1)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指出我国的气候类型。(2)我国一些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更加剧了气候的复杂多样(3)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⑦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2.季风气候显著

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我国有几种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里?(3种;东部)

3.归纳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⑤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⑥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⑦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高原山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稀少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使得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所以自南向北,气温越来越低。2.海陆位置:读图完成表格(1)冬季风的影响源地风向性质影响范围冬季风亚欧大陆内部偏北风寒冷干燥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岛、海南岛以外都受影响对气温的影响加剧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2)夏季风的影响源地风向性质影响范围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偏南风温暖湿润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以东以南地区对气温的影响带来丰富降水,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3.地形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使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高大山地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面积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三、课堂练习选择

1.下列我国哪个地区夏季气温最低(B)

A.黑龙江省B.青藏高原C.海南省D.吐鲁番盆地2.关于我国降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C)B.从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递减

C.山东省降水量比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少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11篇

第一节 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 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俄罗斯、蒙古、日本 (2)俄罗斯、加拿大、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6、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大陆?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方位如何?

7、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海陆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海陆位置 气候(降水) 农业

对外交往与合作

海洋事业

四、当堂训练

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 ( )

寒温带 南温带 热带 北温带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很大,大部分属于( )

北温带 北寒带 热带 南温带

我国濒临( )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下列对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我国主要位于热带

我国东临太平洋,北靠亚欧大陆,海陆兼备

我国领土跨纬度近50度,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经济条件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的界线为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 半球。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12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由《话说长江》剪辑的《长江之歌》

每每听到这首深情的赞歌,我的心都如同长江水一样汹涌澎湃。长江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时至今日,长江依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长江,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出示板书课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44~49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长江行程万里,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景观图,行走长江,做一次考察旅行,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指导学生读图,明确长江的概况。

1.阅读教材45页2.34长江流域水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2.结合中国政区图,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所在的省份。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长江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干流的形状象大写的英文(V+W),干流全长6300千米,长度居我国第一。

投影“我国主要河流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比较表”,提问,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请学生结合投影资料说明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长江在这三个方面是全国之最,长度最长(6300千米),水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江流量为什么是全国第一?讨论得出结论:长江所流经的地区是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水量大。

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它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被誉为“黄金水道”。那么长江哪些河段的水能最为丰富呢?哪些河段适合开发航运?长江的开发需要我们按长江不同河段进行科学考察,合理开发。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各具特点,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要进行科学地分析,还需借助教材46页2.35“长江干流剖面图”。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目前开发建设了很多大型水电站,请学生阅读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水电站集中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继续读图,请同学们查找长江三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电站的位置。

(在长江干流的形状版图上强调两个水电站位于V和W之间)三峡工程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它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

长江航运(教材46页2.36长江航运图)主要集中在下游,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支流众多,干流横贯东西。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实现“铁水联运”,是当之无愧的“黄金水道”。“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除了使通航受阻外,还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讲解,荆江河段水位高出两岸的江汉平原,河道蜿蜒,水流不畅,容易积水,造成洪灾。荆江河段(教材47页2.37三峡工程和2.38荆江治理图)是长江洪灾最严重的河段,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与蓄水相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水区建库后,可以控制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长江各河段还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运用黄河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13篇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学生七嘴八舌:略

[上课]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

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

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

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教师总结] 正是由于区域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所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活动] 完成书本P.3活动。

[过渡] 首先我们学习了解的是北方地区。

[课件展示] 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

[师生互动]

1.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管辖的省级行政区,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在图5.2中,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渤海、黄海、黄河、淮河、黑龙江、松花江。

3.让学生自读课本P.4~5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提问] 根据所了解到的'知识,请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出示表格:

北方地区

自然环境经济特点

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农业工业

秦岭—淮河以北东北三省

两河、两山

京津

陕甘宁

(苏、皖、内蒙古)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2个丘陵)平原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机械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重要农业区:二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重要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过渡] 同学们,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地,人类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感情,请问,以下两幅图(课前准备两幅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种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

学生回答:黑土地、黄土地;东平平原、黄土高原。

[教师] 对了,两种土地都有各自的特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结合手上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我国干湿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分析)

[总结归纳] 略

[播放视频] 《黄土高原》

[提问] 壮观雄伟的黄土高原,我们已经看过了,谁能概括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提问]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

[师生互动] 一起阅读书本P.6活动2的案例。

[学生回答] 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活动] 完成书本P.6活动。

[小结] 同学们,学习完北方地区,我们得到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说,教师作最后总结)。

[总结] 北方地区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要记住: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要合理。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见投影表格)

山区寒冷——针叶林

黑土地——东北平原

2.地区差异 地广、机械化耕作;一年一熟

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缺水,水土配合不佳;两年三熟

特点:结构疏松,易水土流失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黄土高原

治理措施:建於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14篇

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培养尊重差异的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15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重点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16篇

出示漫画“全球水危机”

结合课本P76活动题2谈谈你对水资源危机的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就面临一系列问题。

(二)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

【提问】上图反映我国水资源什么问题?(答: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

【讲述】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除了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外,还有哪些原因?

出示漫画“洗车”

【提问】这幅漫画反映什么问题?在我们身边有类似现象发生吗?(答:略)

【活动】请结合我们身边出现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画一幅漫画。(学生画完后,展示学生作品)

出示漫画“就地取材”

这幅漫画反映什么问题?(生答:水资源污染严重)

【播放视频】“水资源污染”(或水资源污染图片)

【提问】结合漫画和录像(图片),请你说出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小结】水资源短缺,是我国水资源问题之一。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另一方面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浪费惊人和污染严重。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播放视频】“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提问】从播放的视频中你知道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出示我国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柱状图

【读图】上图反映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哪一个因素有关?

【提问】针对我国水资源存在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

【提问】你认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答)兴修水库。

【提问】水库如何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生答)

【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水利枢纽?(生答)

你认为解决我国水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答)跨流域调水。

【提问】你知道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

【提问】南水北调指的是南方哪条河流的水往北调?(生答)

【提问】为什么选择长江?(生答)

【提问】你知道南水北调有哪些路线?

出示南水北调东线逐级提水示意图和江都抽水站图。

【提问】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还有哪些途径?

(生答)寻找新的水源。哪里可以寻找到更多的淡水水源?

(生答)控制人口数量。

(生答)节约、保护水资源。

【小结】刚才大家找到了很多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措施。有些措施是专门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而有些措施却是对所有问题都通用的。我们来做一个连线题。

措施 所解决的水资源问题

跨流域调水 人均水资源不足

寻找淡水,控制人口 空间分布不均

节约、保护水资源 时间分布不均

兴修水库 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想一想】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有没有增加我国水资源总量?能不能提高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如果一边兴修水利一边污染浪费,工程措施还有意义吗?在实施工程措施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什么?(生答)所以从某中意义上说,节水、保水比调水、找水、蓄水更重要。

出示我国节水标志

【讲述】为了更好的宣传“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全国节水办公室曾向全国公开征集国家节水标志。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到1000多份稿件。20XX年3月22日,在第九届“世界水日”和第十四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国家节水标志正式揭牌,由江西省井冈山师范学院康定平老师设计的这个标志成为国家节水标志。

【说一说】我国节水标志有什么含义?(生答)

【活动】就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而言,我们能做到的是什么?

(一)加强宣传,提高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用具体行动来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播放视频】“保护水资源”

【提问】在工农业生产上怎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出示工农业生产上怎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图片。(如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等图片)

【讲述】在农业用水上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活动】工农业生产离我们学生群体似乎比较遥远,生活中如何节水、保水却可以大显身手。

(1)首先,做一个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请两位同学说一说。要真实

(2)他们的行为习惯该如何评价?也就是说,应该怎样做才是节水的行为?我们来讨论一下,总结出家庭节水的小窍门。(生答师小结:)

(3)制订一个节水在家或学校节水计划

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册上题目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17篇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黄河的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方法

学法:

(1)自主探究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我设计学案了提前发下去,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2)合作交流我采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

教法:

(1)目标重现: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

(2)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展示预习学案,检测预习效果

(3)合作探究,通过做综合题来联系所学的知识,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重难点、易错的、易混的、易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5)巩固检测,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检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3分钟)[引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河水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诗。

[学生展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

(二)(10分钟)[课件出示]黄河探险

[教师]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读图思考。

[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

“动态移入”法首先画好黄河“几”字形状作为文本。

[师]“黄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状?”

[生]像个巨大的“几”字。

[师]鼠标点击动态移入地图上黄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复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4、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自探空间: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却远远少于长江、珠江。

[师]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三)[课件出示]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师]请学生自学课本49—50页的阅读来找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18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回忆我们中国有多少人口呢?这众多的人口在我国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分布。

二、展示目标

三、预习交流

1、人口密度是指 。

2、据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我国总人口数为 ,总面积为 ,其平均人口密度为 ,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为 。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人口分布 ,如果以从 到 一线为界,则 部人口稠密, 部人口稀疏。

四、小组探究

1、比较并计算下列各国家的人口密度。

•摩纳哥15790人/平方公里,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仅平方公里)

•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达4400多人,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毛里求斯,面积20XX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人口密度为550人/平方公里。是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美洲最大的是百慕大。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人口在1亿人以上的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2、我国上海人口密度约为3630人/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另外,我国人口密度在600人/平方公里以上的的省级行政区除港、澳、台外,还有北京、天津、 , , , , , 等省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人口密度大约为人/平方公里,另外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公里以下的省级行政区还有 省。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公里以下的有 , , , , 等省级行政区。

3、试分析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东部地势平坦,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粮食多,加上交通便利,工业发展迅速,经济发达,城镇多,所以聚居大量的人口。

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差,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耕地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因而人口稀少。

五、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6-7页。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19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主要讲的是地形与地理,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经过计算感知。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不难看出,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

2 .图2.1和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学生从图2.2转化到图2.1有一定的困难,应该结合以前学过的地形剖面图的形成指导学生观察。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3.地势是指地面的高低起伏,而地形我们讲常见的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结合图2.4中的景观图,请学生归纳五大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只有理解了,才印象深刻。

4.我国的主要地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知识点也较多,老师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条理清晰。我的思路是先讲山脉,因为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有了地形的基本网格后,再嵌入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5..中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里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适当介绍下山区的概念,它不是仅指山地,还包括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在同学们以前的认识中,往往觉得山区是不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学习本课之后,他们发现其实山区还有一些优势,比如山区虽然不适合发展农业,但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较好的条件。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农村,学生在认知目标,学习方法,活动开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 认为地理学科不是中考学科,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只要及格就行,久而久之,对主要学科兴趣越高,对一般学科兴趣很低。

2.学生学法不恰当。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学会看地图来学习,而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能力较差,也就不能很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死记硬背”。

3.本节的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到理性,有特殊到一般的认识。

4.本节要通过看地形剖面图和地势三阶梯示意图学习我国地形的阶梯状分布,任何看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点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2.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3.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4.发展学生读图的能力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读图,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及对我国交通、气候的影响。

情感与态度:

了解祖国的基本国情,培养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读东西地形剖面图和地势三阶梯图、地势分布图,并从中获取效果信息。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20篇

《位置和范围》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xx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21篇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

4、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导入】

一、导入(以黄土高原的图片来导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师出示,生代表朗读,生明确目标。

【教学过程】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过渡语句:学习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

(师出示图片,生读图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主要跨越的省区,小组派代表回答,师出示答案)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2、主要跨越的省区: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

3、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过渡语句:这么多的黄土是怎么形成的?)

(师布置学生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说法)

4、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师出示出示图片,生思考“刮得风的方向”师提问,生代表回答)

(过渡语句:专家们到底找到了什么证据证明“风成说”说呢?)

(师布置学生从课本上找到证据,并理解这些证据的所证明的东西)

5、证据

第一条证据“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第三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第四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过渡语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形成,现在我们来学习为什么它呈现给我们的是沟壑纵横的模样)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布置学生看课本,总结其水土流失的原因;师提问,生回答,师出示)

1、原因

(1)自然原因:植被、土壤、降水、地形

(2)人为原因

(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是出示“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上流失图”,让学生发现其不同,得出自己的结论,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结论,师最后总结)

(师布置学生记忆“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生互相检查,师巡视抽查)

(过渡语句:水土流失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

2、后果

(过渡语句:最直观的后果就是使得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但是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所以呈现的'景观也不同的)

(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黄土高原不同的景观;让学生思考人口和村庄主要分布在哪种区域;生代表回答)

黄土塬(人类和村庄主要分布的区域)、黄土梁、黄土峁

(过渡语句:除了这最直观的后果,还有哪些呢?)

(1)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3)还向黄河下游输送了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师生一块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

(过渡语句: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气候

(师布置生完成P83活动题,做完后小组内讨论;组内派代表回答,师总结,

口述答案)

(过渡语句:通过刚才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我们了解黄土高原会产生旱、

涝灾害,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

2、常见灾害: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塌陷

(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也了解了其脆弱的自然原因)

(过渡语句:人类活动又对黄土高原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3、人类活动——人为原因

(师出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师引导学生理解该图)

(过渡语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四、生态建设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五、小结

(生代表总结本节知识,不足之处由另一名学生补充)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22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

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中国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概况。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部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

让学生填空。

学生总结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填表,教师补充。

让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教师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引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八年级地理教案(实用2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