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书合同>氓教案(推荐14篇)

氓教案(推荐14篇)

时间:2022-12-13 17:00:22 其他文书合同 我要投稿

本文为大家分享氓教案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氓教案 第1篇

教材分析

《氓》是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第一阶段,基本反映上古诗歌的概况。《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诗经》是四言诗,四言诗的简单节拍,快捷而简单明了地表达出人物的情绪,同时又体现出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特征,为以后学习其他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好,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佳,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表达不到位。因此需要通过朗读来强化语感。学生表达能力虽不强,但思维较为活跃,所以需要深度挖掘的时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教学设想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源头,其艺术表现手法对后来的诗词创作影响很大。因此教学重点应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的作用就必不可少。另外,《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人物形象鲜明,教学中要能分析诗中男女主人的形象性格,从而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2研习 文本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氓》中的比兴手法的分析,就可让学生讨论明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经》的思想,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 重点

(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 难点

(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提问《诗经》的文学常识

二、指名朗读

三、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四、梳理课文叙事线索。

五、具体研习 教师提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氓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句式、体制、手法等常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从叙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思考人物命运。

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幻灯片

学生: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大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面对日月星辰,面对山川草木;面对家园和土地,面对人际和生活。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一旦这样的心路被记录,即使多么平凡,即使经历几千年,当我们重读它,也许依然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卫风?氓》,去体验一个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

二:感受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重新感知,学生齐读课文。

2、在感知的条件下,理解诗歌内容,让学生说课文大意。

3、整合内容:

(1)要求学生找出一行诗句,概括本节诗的内容。

师生明确:第一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二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三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第五节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节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的内容:

例如:第一节许婚

第二节迎娶

第三节劝诫

第四节控诉

第五节伤自反省

第六节决绝

三:对话作品

1、教师切入

本文以女主人公为线索,以第一人称叙说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作为悲剧的弱者的她,我想在我们富有同情心的同学们中,必将激起一番感想。现在,老师要问的是,什么造成女主人公的这种命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3、在交流对话中,教师可视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如

①追察女主人公的历程(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②追察男主人公的行为目的(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③从女主人公追求理想的行为(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行为对命运影响。

④从性格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人的命运。

⑤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人的命运结局。

⑥从女主人公识人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⑦从容貌的角度(要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思考容貌对人的影响。

⑧从经济变化对女性的影响,思考女主人公的命运。

(在思考人的命运,同时可引导学生适当联系生活、历史等相关内容)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略)。

背景资料

《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氓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氓》中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了解诗中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课文,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把握《氓》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正确学习、应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把本课升华为对学生“理智的爱”的教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探讨法: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跟课堂气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古以来,爱情就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主题为世人所歌颂。纵观历史,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悔;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浪漫;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取舍;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歌——《氓》。

《氓》选自《诗经》中的“国风”,讲到《诗经》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经》?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以彼物比此物。即对人或对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已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二、研读课文

1、由老师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在听的时候找出你认为应该注意的或不懂的字词,包括课文中的注释部分。(通假字——于通吁,感叹词说通脱,摆脱无通勿,不要泮通畔,边岸至于顿丘:至于—到达将子无怒:将—请,愿乘彼诡垣:登上那倒塌的墙以我贿迁:贿—财物,指嫁妆

体无咎言:体—卦象;咎—灾祸其叶沃若:沃若—润泽的样子无与士耽:耽—沉溺。

自我徂尔:徂—到三岁食贫:三岁—指多年;食贫—食物贫乏指生活贫困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也罔极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2、全体学生齐读课文。

3、总体概括:按诗歌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诗歌分为抒情诗跟叙事诗,那大家觉得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请用最短的话复述这首诗。(恋爱——婚后——决绝)恋爱——婚后——决绝各是在文中的哪些部分?

4、让一个学生领读“恋爱”部分,讨论这首叙事诗是以第几人称来叙事?

体会在第一部分中氓和女子的形象各是怎样的?(氓:易躁易怒,为下文的爱情悲剧做铺垫。女子:温柔热情(送子涉淇,将子无怒),不见复关,既见复关(一悲一喜,既写出女子感情专一炽烈,又写出其纯情痴情))

5、这一部分是回忆追述恋爱生活。它的基调是什么?(热情、幸福)

6、让一个学生领读“婚后”部分,让学生自由讨论分析这一部分。

(第三段——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兴起,总结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比的运用,写出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写女子的悲叹,点出悲惨的教训,表现出女子内心的悲痛,也用以告诫后人

第四段——以兴起,正面写男子变心。又以“桑”设喻,“其黄而陨”喻女子年老色衰。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姻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段写婚后的辛劳,不幸,再加上无情男子的瘧待伤上加伤。

人物形象:勤劳善良(女子),背信弃义、冷酷无情(男子)

基调:怨恨、沉痛)

7、让一个学生领读“决绝”部分,以同样的方式思考总结这一部分,教师从旁引导

(以淇、隰起兴,写出女子的反省,女子意识到凡事都有个度,忍耐有,爱情也有。女子通过反思而变得刚强。)

8、问题小结

1、高尔基说过,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结合本课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从原先的温柔痴情到成熟刚毅、坚强果断)

2、这首诗的题目是《氓》,如果要给题目添个定语,或副标题(例:无情的氓),你会怎么添,为什么?

3、从这篇课文中大家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引申到中学生恋爱问题,引导他们“理智的爱”)

三、总结

这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最后通过反思变得刚强,清醒过来,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的《氓》随感,字数不限。

氓教案 第4篇

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2、《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文言知识:

1、注音并解释:

氓(méng)淇水(qí)愆期(qiān)将子无怒(qiāng)

乘彼垝垣(guǐ)(yuán)载笑载言(zài)体无咎言(jiù)

尔卜尔筮(bǔ)(shì)于嗟鸠兮(xū)(jiē)其黄而陨(yǔn)

无食桑葚(shèn)犹可说(tuō)自我徂尔(cú)淇水汤汤(shāng)

来即我谋(jí)言既遂矣(suì)无与士耽(dān)以我贿迁(huì)

女也不爽(shuǎng)渐车帷裳(jiān)(cháng)士也罔极(wǎng)

夙兴夜寐(sù)(mèi)靡有朝矣(mǐ)(zhāo)抱布贸丝(mào)

咥其笑矣(xì)及尔偕老(xié)隰则有泮(xí)(pàn)

言笑晏晏(yàn)亦已焉哉(yān)躬自悼矣(gōng)(dào)

2、通假字:

例句假借字本字意义

氓之蚩蚩蚩蚩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将子无怒无毋不要

于嗟鸠兮于吁唉

犹可说也说脱脱身

隰则有泮泮畔边岸

不可说也说脱脱身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到达今义:连词,表另提一事)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你今义:儿子)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请今义:副词,即将)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多年今义:表年龄)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差错今义:爽快)

(古义:不专一,有二心今义:数词)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快乐今义:宴席)

(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民今义:流氓)

(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标准今义:程度副词,很)

(古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今义:数词)

4、词类活用:

(1)其黄而陨(名词作动词,变黄)

(2)士贰其行(数词作形容词,不专一)

(3)二三其德(数词作形容词,不专一)

(4)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早;晚)

5、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

(1)毫厘不爽:丝毫差错也没有。形容非常准确。

屡试不爽:多次验证都准确无误。

(2)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的欢乐。

(3)忠贞不贰:忠诚坚贞,没有二心。

(4)白头偕老:指夫妻相亲相爱,共同生活到老。

(5)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说得非常诚挚。

(6)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

6、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作为婚期。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不是我拖延时间,你没有好的媒人。

7、固定句式

①载笑载言(载……载……,固定句式,译为“一边……一边……”)

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叹,可译为“了吧”。【合作探究】

1、《氓》是以谁的口吻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了哪些经历?你能从中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内心情感?

以女子的口吻,自述的方式,叙述了她自己的婚恋悲剧。

恋爱(热情、幸福)——婚变(怨恨、沉痛)——决绝(清醒、刚烈)

2、本文在表现手法上以叙述为主,这种手法在《诗经》里称什么?赋

3、除了赋的手法,你还了解了《诗经》的哪些手法?举出文中例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比兴。详见《教参》。

4、你还能从平素所学的文章或歌曲里举几个用了比兴手法的例子吗?请以“爱心”或“感恩”为话题,尝试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比手法的运用。

⑴“我”婚前和婚后的生活的对比。

⑵“我”婚前与婚后的思想变化的对比。

⑶“氓”婚前和婚后的态度的对比。

(4)“我”和“氓”对婚姻的态度的对比。

【课堂达标】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和释义有错的一项(A)

A、氓(méng民)之匪我愆(yan拖延)期体地咎(ji灾祸)言

B、靡(mǐ没有)室劳矣躬自悼(dào伤心)言笑晏晏(yàn欢乐的样子)

C、隰(xí低湿的地方)则有泮(pàn通畔)渐(jīan渐湿)车帷裳(cháng布幔)

D、将(qiāng请)淇水汤汤(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其黄而陨(yǔn落)

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A)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下面诗句中没有用“兴”的手法的一句是(D)

A、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B、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室其家。

D、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4、对下列各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终于又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劝说了。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

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

6、填空、默写。

(1)(《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2)《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对氓的思念的句子是: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等到氓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的诗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女对爱情有什么深刻的认识?请用原文回答: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表现女对爱情的忠贞及氓的负心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二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表现女的勤劳的诗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语言知识表达与运用:

(1)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日前在欢迎新党主席郁慕明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后引来一片非议,原话如下:“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这里欢迎郁慕明先生一行。”请问问题出在哪里、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可见,此词意是指天气渐冷,而不是望文生义的天气炎热、。

【拓展延伸】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氓教案 第5篇

一.检查预习情况

匪:fēi愆:qiān将:qiāng载:zài于:xū说:tuō

徂:cú汤: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二.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三.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本首诗的内容

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恋爱(第一、二章)——热情、幸福

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

决绝(第六章)——清醒、刚烈

四.提问教读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女主人公:痴情

8.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

9.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观点?无与士耽

10.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婚姻悲剧的过错在哪里?

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咥其笑矣

1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1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决绝分离的态度

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

男:易变

女:决绝,刚强

五.深化探讨

1、从文化视角体会当时的风土人情。进行今昔对比,体会人物的特点。

明确:“抱布贸丝”原始的物物交换,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范围的狭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精神领域的道德方面,尤其爱情观方面,少了更宽泛的选择范围,他和她上演了悲剧。她:温柔体贴,情意绵绵,嫁作他妇,任劳任怨,遭受暴虐,失望决绝。他:喜请良媒,娶她为妇,感情变换,其妻。

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3.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孔子“过犹不及”)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六、讨论题:

1、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氓教案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

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三、教学难点

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一、导入: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二、题解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国风”,民间歌谣。“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背诵

⑴听录音。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qiānqiāngcúshāng

愆期将子无怒徂尔淇水汤汤

?⑵自由朗读。⑶齐读。?⑷背诵。

2、重点字词:

?⑴将子无怒将,愿,请。?⑵泣涕涟涟涕,泪。古今异义

?⑶于嗟鸠兮于,通“吁”。⑷犹可说也说,通“脱”。

?⑸女也不爽爽,过错。⑹言既遂矣言,助词。

?⑺隰则有泮泮,通“畔”。?⑻总角之宴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

3、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一个女子的婚恋悲剧。

情节线索:“恋爱”?——“婚变”?——“决绝”

?⑵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⑶从诗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

女子在回忆往事时,心情是很复杂的。

从一二两章详写他们恋爱时的幸福可看出她对“氓”仍怀有一些感情。

从三四五章写他们婚后的痛苦可看出她对“氓”非常怨愤。思前想后,对“氓”反感到极点,断绝关系。

?四、析诗中女主人公形象

1、在这个悲剧故事中作者刻画了怎样一个女子的形象?

点拨:大家自由发言,尽量用原文中的诗句来佐证我们的观点?,学生讨论发言,可以说到勤劳,善良,温柔,忍让,刚强等

温柔?热情——“送子涉淇”“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勤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重情——“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清醒、刚烈、坚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你最欣赏女主人公的哪一点?(可以进一步谈她的个性,有思想,对爱情有自己的追求)

老师总结:至此,诗人为我们成功塑造了一个有纯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坚决决绝的弃妇的艺术典型。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下贱,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沦为家庭的奴隶,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她受到氓的遗弃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氓》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首弃妇诗,其关键就在于通过两个鲜明的形象的刻画,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

3、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你认为女主人公被弃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观点一:他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因素决定。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得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家庭、对感情不负责任的丈 夫,那她的悲剧是难以避免。

观点二:男女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虽有它的社会原因,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是不可忽略的。从他们的恋爱过程看,两人虽是自由恋爱,但女主人对男主人公缺乏必要的了解,被他忠厚的表象所蒙蔽,轻率地答应了他,种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


氓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 《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 《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四、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板书]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载笑载言士贰其行至于暴矣(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五、鉴赏要点

1、回忆和对比《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氓教案 第8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

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三、教学难点

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幻灯片

学生: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大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一起回忆《诗经》中熟悉的诗句,比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们或书写追求爱情的幸福,或表达爱情不可得惆怅,或表达相思之苦,或书写对爱情的忠贞。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学习它的另一篇有名的诗篇——《氓》

(二)、关于《诗经》 :

1、内容与名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2、组成: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铺陈);“比”者,“以彼物喻此物”(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联想)。

(三)、诵读

1、请学生个别读,边读边纠正读音。(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2、学生自由朗读。

3、齐读课文。

4、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解决重点字词。

(四)、梳理情节。

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力求表达完整,叙述完美。

贸丝——送子——复关——贿迁——桑寓——室劳——暴矣——静思——老使我怨——亦已焉哉

2、全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基调:热情、幸福 悔恨、沉痛 清醒、冷静

(五)、具体研习

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明确。

1、在这个悲剧故事中作者刻画了怎样一个女子的形象?

点拨:大家自由发言,尽量用原文中的诗句来佐证我们的观点 ,学生讨论发言,可以说到勤劳,善良,温柔,忍让,刚强等

氓教案 第9篇

教学目标

1、 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 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 《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 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 《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四、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五、鉴赏要点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氓教案 第10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氓》中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了解诗中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课文,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把握《氓》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正确学习、应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把本课升华为对学生“理智的爱”的教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探讨法: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跟课堂气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古以来,爱情就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主题为世人所歌颂。纵观历史,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悔;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浪漫;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取舍;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歌——《氓》

《氓》选自《诗经》中的“国风”,讲到《诗经》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经》?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以彼物比此物。即对人或对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发端,已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二、研读课文

1、由老师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在听的时候找出你认为应该注意的或不懂的字词,包括课文中的注释部分。(通假字——于通吁,感叹词 说通脱,摆脱 无通勿,不要 泮通畔,边岸 至于顿丘:至于—到达 将子无怒:将—请,愿 乘彼诡垣:登上那倒塌的墙 以我贿迁:贿—财物,指嫁妆

体无咎言:体—卦象 ; 咎—灾祸 其叶沃若:沃若—润泽的样子 无与士耽:耽—沉溺

自我徂尔:徂—到 三岁食贫:三岁—指多年 ;食贫—食物贫乏指生活贫困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2、全体学生齐读课文。

3、总体概括:按诗歌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诗歌分为抒情诗跟叙事诗,那大家觉得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请用最短的话复述这首诗。(恋爱——婚后——决绝)恋爱——婚后——决绝各是在文中的哪些部分?

4、让一个学生领读“恋爱”部分,讨论这首叙事诗是以第几人称来叙事?

体会在第一部分中氓和女子的形象各是怎样的?(氓:易躁易怒,为下文的爱情悲剧做铺垫。 女子:温柔'热情(送子涉淇,将子无怒) ,不见复关,既见复关(一悲一喜,既写出女子感情专一炽烈,又写出其纯情痴情))

5、这一部分是回忆追述恋爱生活。它的基调是什么?(热情、幸福)

6、让一个学生领读“婚后”部分,让学生自由讨论分析这一部分。

(第三段——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兴起,总结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 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 比的运用,写出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写女子的悲叹,点出悲惨的教训,表现出女子内心的悲痛,也用以告诫后人

第四段——以兴起,正面写男子变心。又以“桑”设喻,“其黄而陨”喻女子年老色衰。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姻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段写婚后的辛劳,不幸,再加上无情男子的瘧待伤上加伤。

人物形象:勤劳善良(女子),背信弃义、冷酷无情(男子)

基调:怨恨、沉痛)

7、让一个学生领读“决绝”部分,以同样的方式思考总结这一部分,教师从旁引导

(以淇、隰起兴,写出女子的反省,女子意识到凡事都有个度,忍耐有,爱情也有。女子通过反思而变得刚强。)

8、问题小结

1、高尔基说过,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结合本课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从原先的温柔痴情到成熟刚毅、坚强果断)

2、这首诗的题目是《氓》,如果要给题目添个定语,或副标题(例:无情的氓),你会怎么添,为什么?

3、从这篇课文中大家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引申到中学生恋爱问题,引导他们“理智的爱”)

三、总结

这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最后通过反思变得刚强,清醒过来,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的《氓》随感,字数不限。

氓教案 第11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2、引领学生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3、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运用的写作手法: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的赋、比、兴手法

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方法:

诵读体味法、启发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1-2分钟)

大家好,上课。最近我发现有首诗特别流行,不知你听过没有: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从中你读出什么?——爱情。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你所知道的写爱情的诗句有哪些?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凤栖梧》

好,看来同学们的古诗积累都不错,下面我来说两句,你们看看有没有听过:《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刚才说的这两组句子都出自《诗经》,想必《诗经》大家都很熟悉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诗经》里的另一首爱情诗《氓》,看看这又是一首怎样的爱情诗呢。

二、 朗读(2分钟)

全班齐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请两名同学站起来有感情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三、 字词掌握(小组讨论 3分钟)

字音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通假字

于—吁无—毋说—脱 匪—非 泮—畔

词类活用

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四、 内容研读

三个问题贯穿课堂1、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分钟)2、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各是怎样的形象?(15分钟)3、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5分钟)

1 故事情节

一对相恋的青年男女从热恋到婚变最后决绝的悲剧爱情故事。

这篇课文的大致意思大家基本可以理解了。我们先来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看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再分析文本中看女主人的形象。

从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故事大致有3个部分:热恋、婚变、决绝,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课文,从中归纳出女主人公的形象,看看诗经《氓》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先秦女子。

由此我们可以将课文分为3个部分——(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们先看第一部分,也就是前两段里这个女子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生读)

小组代表发言,从课文中找出主人公形象特点,并读出你的文本依据。

温柔、善解人意——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她对小伙子说,你不要生气了,我们就把秋天定为婚期吧。我们可以想象,男子一听说女孩不能立刻嫁给他,他肯定生气了,所以就有了女孩的“将子无怒”。


氓教案 第12篇

[教学目标]

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3.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难点]

1.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设想]

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悉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另外,还要通过诗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用具]

教师备课系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痴情女子负心郎,是诗人创作的母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之进行过阐释,我们今天阅读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感受作品的震没和恒久的生命力。体会、品味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整体把握

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四、字词梳理

匪:fēi 汤:shāng

愆:qiān 徂:cú

将:qiāng 裳:cháng

载:zài 靡:mǐ

于:xū 隰:xí

说:tuō 角:jiǎo

五、具体分析

《氓》这首诗是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来叙事的。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一章 :写女子的定情。写出女子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我们可以从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写出女子的温柔。同时写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为下文的爱情悲剧作铺垫。

第二章:写女子对成婚思念之切,情深一片。通过“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这句,女子的一悲一喜,感情专一,真切感人,又写出了女子的纯情和痴情。

从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热情、幸福的。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 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比”的运用,写出了女子的悲叹,点出悲惨的教训,表现出女子内心的悲痛,也用告戒后人。

第四章:以兴起,正面写男子变心。又以“桑”设喻,“其黄而陨”喻女子年长色衰。“三岁食贫”写出女子婚后的悲惨生活。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姻的不幸,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章,写女子婚后的辛劳和所受的虐待。先写女子的辛苦;再写男子无情,女子不幸;后写“兄弟不知”。更加痛苦。顾影自怜,伤心不已。

从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怨恨、沉痛的

第三部分:第六章,表明“躬自悼已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对于男子的无情,女主人公清醒地认识到了,毅然决定与男主人公决裂。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可看出。这一章写女子的被遗弃和坚强。写出女子所受伤害之深。以“淇”“隰”起兴,写出女子的反省。女子通过反省,变得刚强。

从这部分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调是清醒、刚烈的

六、主题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七、布置作业

1、复习课堂上订正的词语,识记词语的含义。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本文的故事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氓》这首诗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诗的写作手法等。

二、字词归类

1、通假字(叫学生在听同学读时找出通假字)

“说”通“脱”,摆脱,脱身。例如: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泮”通“畔”,边岸。例如: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于”通“吁”,叹息。“无”通“毋”,不要。例如: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古今异义词:

氓 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音méng,例如:氓之蚩蚩;

今义:流氓,音máng。涕 古义:眼泪,例如:泣涕涟涟;

今义:鼻涕宴 古义:欢聚,例如:总角之宴;

今义:宴会三岁 古义:多年,例如:三岁食贫;

今义:三岁的年龄

三、写作特点

1.《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诗经》中开创了比兴的手法,如: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2、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四、体验拓展:

《氓》一诗中这位如此温柔、多情、勤劳、淳朴的女子为何遭弃?同学各自发言后师评:

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勤劳、淳朴,具有多种美德,最后被丈夫虐待以至抛弃。这个弃妇的不幸遭遇是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她的悲剧在两千多年的社会具有普遍的意义。联系实际,请同学们谈谈对男女主人公爱情观的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五、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体会他们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语言设计他们的另一样生活。

3.预习下节课。

氓教案 第13篇

【教学策略】

本案例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操作,共计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学生利用自习课自主学习文本,第二课时为针对第一课时的学情设计课堂研讨突破课。自主学习课上,学生利用“自主学习导学案”、课本、音频、微视频通过自主学习反复诵读文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掌握常用词语“愆”“乘”“将”“贿”“耽”“ 爽”“靡” “之”“以”等文言知识。积累重要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文本内容。课堂研讨突破课上,学生把自主学习课中的小组疑问提交课堂解决,教师在批阅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后对“自主初探”等环节的问题设计成“课堂研讨突破学案”,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并引领学生细研深剖和品评提升,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评价设计】

通过收批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检查学生对文本掌握的情况。

通过课堂上学生发言和教师提问,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口头评价学生。

借助自主学习评价表了解学生对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见附件1)

通过小组评价量规来综合评价小组活动。(见附件2)

《氓》自主学习课

【学习目标】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掌握常用词语“愆”“乘”“将”“贿”“耽”“ 爽”“靡” “之”“以”等文言知识。

通过诵读文本,把握全文的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

借助微视频,掌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地点】微机室

【学习方法】诵读法 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课代表出示学习目标,解读本节课的学习规划(详见《氓》学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方法:(1)观看微视频之前,先完成自学学习任务。(2)观看微课视频时,当听到老师要求思考一下或自己先解答一下时,请按暂停,思考完或写完继续观看视频。(3)观看视频过程中,需要做笔记的时候可以按暂停键,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返回重复观看。(4)观看视频后,将自学及观看视频时的疑惑之处先记下,等待课堂上交流、探讨。

学生利用课本,诵读音频1,微课视频2和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第一堂课的内容。

第一环节:资料卡片

了解并熟知学案上的“《诗经》的起源及《诗经》简介”等知识点。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

一读——正字音。结合课下注释自己大声朗读课文,将课下注释中的字音标注到课文中,不会读的做出标记。

二读——读准节奏和押韵。借助微课1,正音顺句,并跟读课文,读准节奏和押韵。

第三环节:知识梳理

首先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先完成确定会的和凭推测可得的,再借助工具书集中解决不会的字词句;其次小组内交流疑惑之处。

其次基础知识过关,检测一下自学的成果,独立完成学案上文言字词句难关。

然后学习微视频2,赋、比、兴是《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氓》中是如何运用的呢?先自己读文本动脑想一想,然后再结合微视频2,更深入地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第四环节:自主初探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梳理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作必要的阅读标记,并完成学案内容,组长收齐上交老师,以备课堂研讨。

问题设计: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理清文章思路。

第五环节:合作互学

学生结合课本、教辅资料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学的方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导学案的内容,借助微视频辅助自学。学习过程中该学习小组的所有人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质疑、争辩、解答,争取学生自己解决这些疑难问题。某些疑难问题通过小组的集体讨论和查阅相关资料仍无法解决的,不能达成共识的由小组长负责整理好交给老师,以备课上研讨突破疑难点。

《氓》课堂研讨突破课

【教学目标】

解疑答惑:强化重点词语,加深文意理解。

深入挖掘:鉴赏形象,探究主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 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首先,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什么话题是你们这个年龄段大家最感兴趣的但学校却坚决制止的?——对,就是爱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氓》就是一首有关爱情的诗歌,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课堂上能够大胆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阐释你对爱情的见解。

二、限时检测

★设计思路: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教师通过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进一步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知识点的巩固。

★学生活动:力争在5分钟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学案1-4题。

★学生活动:做完之后,教师找学生当堂出示答案,有疑问争议处其他学生订正或补充;翻译题找学生上黑板写答案并找学生上黑板批改。

★教师活动:适时对疑难处点拨归纳。教师重点强调:

“屡试不爽”中的“爽”义为“差错”;“夙兴夜寐”中的“夙”义为“早”。

三、解难释疑

★设计思路:教师把自主学习过程中小组悬而未决的问题合并同类项后,在展台上逐条列出课前整理提交的疑难问题,请做对或会的同学对“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疑难点为不会的同学作出解释回答。

★学生问题:

“乘彼垝垣”中的“乘”什么意思?

“载笑载言”中的“载”怎么理解?

“秋以为期”“ 以望复关”“ 以我贿迁”中的“以”分别怎样理解?

《氓》中女子对男子的称呼为什么不断变化?

★教师的话:请做对或会的同学对“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疑难点为不会的同学作出解释回答。

★学生活动:到讲台上做具体阐述,其他同学补充或更正,教师随机引导。

四、交流提升

★设计思路:由小组疑难问题——《氓》中女子对男子的称呼为什么不断变化引入,让学生找出诗歌中女子对男子不断变化的称呼,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女子对男子感情的变化,从中概括出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以及塑造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学生活动1:

参照下面的问题思路,在老师的引导下当堂各抒己见。

(1)依据文本,找出女子的情感变化并有感情地品读。

(2)品读文本,鉴赏形象:

我读《氓》中的“ ”(原文引句),从中看出女主人公(或男主人公) (自我概括)的特点。(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预设成果展示:

婚恋(1、2节) 婚变(3、4、5节) 决绝(6节)

感情基调 快乐 幸福 悔、恨、悲 平静

女子形象 善良 热情 任劳任怨 蒙羞 刚烈、理智

男子形象 憨厚 老实 三心二意 自私 冷酷无情

学生活动2:

小组内探讨交流下面的问题,由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

这样一位可爱、可敬的女主人公为什么会遭受一段不幸的婚姻?跨越千年的时空,你认为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爱情观?

★预设成果展示:

主观原因:女子对男子缺乏必要的了解,种下了婚姻悲剧的种子。

客观原因:(1)为色说:女子容颜衰老导致男子变心。

(2)为财说:女子的陪嫁被男子挥霍后男子变心。

(3)社会根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教师补充:

《诗经》产生的时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是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的幸福与否不是由自己把握,因此这一婚姻悲剧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所以这场婚姻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板书设计】

婚恋(1、2节) 婚变(3、4、5节) 决绝(6节)

感情基调 快乐 幸福 悔、恨、悲 平静

女子形象 善良 热情 任劳任怨 蒙羞 刚烈、理智

男子形象 憨厚 老实 三心二意 自私 冷酷无情

《氓》

一、学习目标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掌握常用词语“愆”“乘”“将”“贿”“耽”“ 爽”“靡” “之”“以”等文言知识。

通过诵读文本,把握全文的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

借助微视频,掌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通过品读及合作探究,鉴赏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悲剧的根源。 二、学习资源 课本,微课视频,自主学习导学案,课堂研讨突破案。 三、学习方法 观看微视频之前,先完成自学学习任务。

观看微课视频时,当听到老师要求思考一下或自己先解答一下时,请按暂停,思考完或写完继续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过程中,需要做笔记的时候可以按暂停键,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返回重复观看。

观看视频后,将自学及观看视频时的疑惑之处先记下,等待课堂上交流、探讨。 自主学习导学案 温馨提示:结合课本、练习册和微视频,自学《氓》,完成“自主学习导学案”。

(一)资料卡片

诗经的起源

诗经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据说,周王朝有一种“采诗”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间歌谣和乐章,借以了解民间习俗和政治得失。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制度,表达贵族阶层对政事的歌颂和批评。这些诗歌汇集至朝廷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整理编纂成书。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二)朗读课文

一读——正字音。结合课下注释自己大声朗读课文,将课下注释中的字音标注到课文中,不会读的做出标记。

氓教案 第14篇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教案《卫风氓教案》。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四、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教案(推荐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